大棋牌,大棋牌游戏

内部办公平台 

稻蟹共生 一田两收 国营兴隆农场喜气洋洋丰收忙

发布日期:2025-10-24 浏览次数:3

  10月下旬,兴隆台区国营兴隆农场的万亩稻蟹共生基地里金黄遍野,秋风一吹,稻浪翻卷着稻香扑面而来。在收割机的轰鸣中,农户们穿梭在田埂间,一边收稻一边捡蟹,一幅“稻香蟹肥”的丰收画卷正在徐徐展开。

  “别看是扣蟹!这分量也不算小。”农户李树国蹲在刚收割完的稻茬旁,目及之处,许多小扣蟹挥舞着钳子“横行霸道”。李树国双手戴上手套,迅速探入泥里,一下子就捉住了一只,随手放入身旁的铁桶里,桶内密密麻麻已有几十斤扣蟹,青褐色的蟹壳上还残留着稻叶碎屑。“今年雨水均匀,稻子长得好,蟹也喂得饱,你瞧这蟹脐,圆鼓鼓的满是肉,来年成蟹也得二两多。”李树国一边抹着额头的汗一边说,脸上的笑容比阳光还要耀眼。

  在不远处的稻蟹共生田地里,轰鸣的收割机正沿着田垄缓缓前进,锋利的割刀将稻秆整齐割断,饱满的稻穗落入粮箱,谷粒碰撞的沙沙声里,飘散出阵阵新米的清香。几位农户合力将装满稻谷的麻袋搬上货车,整个田地里,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,正是“稻蟹共生”的模式让这片土地焕发出了别样的生机与活力。

  “稻蟹共生”是兴隆农场近年来推广的生态种植模式,通过“稻养蟹、蟹养稻”的循环系统,实现了“一水两用、一田双收”。河蟹以稻田里的虫类、杂草和浮游生物为食,不仅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,其排泄物还成为稻田的天然肥料,促进稻苗生长;稻田则为河蟹提供了栖息、觅食的场所,模拟了自然生态环境,让蟹的品质更优,与传统的单一水稻种植相比,每亩地的经济收入至少翻了一番。

  “今年水稻种植面积2.65万亩,预计亩产优质水稻约650公斤;河蟹总养殖面积16200亩,其中扣蟹养殖面积2880亩,亩产约130公斤,成蟹和扣蟹混养面积13320亩,成蟹亩产约25公斤。”农场相关负责人介绍,这种稻蟹共生的“蟹田米”,其品种大多为“盐丰”,因口感香糯、绿色生态而广受消费者青睐,“稻田散蟹”除了在本地市场畅销,还远销到周边多个省市,为农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。

  今年,兴隆农场大力拓展终端目标市场,多次组织团队远赴上海、北京、云南、浙江等地区推销盘锦大米,与当地供应链平台建立广泛联系,进一步扩大合作面,有效促进了“盘锦大米”品牌知名度的提升。同时,借助长三角地区发达的快递物流优势,依托地区优质电商平台资源,兴隆农场有效打通了线上、线下农产品供应链,助推盘锦大米走向全国。

  下一步,兴隆农场将继续抓好粮食生产,引进更先进的生态农业技术,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,提升“蟹田米”和河蟹的品质。通过这些举措,兴隆农场不仅要在产量和收入上实现新的突破,更要力争成为区域生态农业的新标杆,让“稻蟹共生”的丰收盛景愈发绚烂,让“盘锦大米”香飘更远。(文/摄  李方闻)